你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公司快讯   >  公司新闻

吴良行:墨舞中马三十年

新闻来源: 发布时间:[2017-04-02]

《墨道良行》这本书由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审阅并题写书名,在王冬龄看来,这本书法集不同于以往的纯艺术化书法集,而是将书法与商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既是吴良行一生事业精神的缩影,又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。它既是一部书法集,又是一本创业史,同时,更是一位浙商的思想录。

 

 

墨道者,良行也。

是日,吴良行由梦中醒来,开了灯,看了看时间,指针指向凌晨四时。十多年来,他的生物钟一直很准,几乎每天都在此时醒来。

起床,洗漱,打开窗帘望向窗外,远处的天空还没有半点曙光。而后,他稍微活动了下筋骨,便踱步来到了自己那张长达五米的书法大板前。

桌子上铺着宣纸、毛毡,砚台里的墨汁仍然泛着微光,一支狼毫大笔也已洗净。大板的一角,已经堆满了自己的书法作品。此时,吴良行长吸一口气,挥笔、曲折、润枯、落笔。

“何处秋风至?萧萧送雁群……”

转眼间,一幅刘禹锡的《秋风引》已经跃然纸上。

这是吴良行为了给自己即将出版的书法集《墨道良行》添加几幅最新的作品,在作最后的冲刺。这本书由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审阅并题写书名,在王冬龄看来,这本书法集不同于以往的纯艺术化书法集,而是将书法与商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,既是吴良行一生事业精神的缩影,又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。它既是一部书法集,又是一本创业史,同时,更是一位浙商的思想录。



墨道良行

自西汉董仲舒“独尊儒术”以来,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,无论佛寺道观如何遍布天下,欧风美雨如何吹遍中国,以仁为本,以礼为制,以中庸为道的儒家精神都没有彻底湮灭过。它深入民心,化作了中国人的血液精神,成为中国人所以为中国人的基因与标志。

当社会的发展需要商业来促进繁荣时,在如何调整“儒”与“商”的关系时,“儒商”的概念便应运而生。

什么是儒商?有些人简单地将其理解为“文化商人”,认为有文化的商人就是儒商。这事实上是一种误解。真正的儒商,其实是一种援儒入商所形成的商业人格和行为规范,它指的是作为商人,要有儒的精神、儒的气度、儒的道德规范,以儒家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为准则去从商、经商,在商业行为中渗透儒家所倡导和躬行的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。在这方面,儒商精神与现代商业文明的要求不仅并不冲突,反而是高度吻合的。

    1942年,仲夏时节,吴良行出生在当时还是温岭县的一个名叫天仙汇的小渔村里。因是家中幼子,父母长辈视若珍宝,吴父想起了《诗经》中“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”的诗句,便给吴良行取乳名为“小玉”,希望他日后能成为一位如玉君子。吴父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儒商,所以吴良行自幼便在私塾里接受了基础的儒学教育,受到了正统的儒家思想熏陶。

“儒商”的基因,就这样种下了。

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年代,父亲的木材生意惨淡经营。吴良行目睹了父亲的艰辛,幼小的心里便告诫自己发奋读书,以改变家庭的境遇。在那个年代寒窗岁月中,吴良行撰文行字都是用毛笔。父亲在生意打烊后,便手把手地教其写字,一边教着写字,一边还教育吴良行:

“做人也要像写字一样,要老老实实,堂堂正正。”

吴良行自小从描摹王羲之、王献之父子的字,到临写、背临,几年下来,其书法水平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。每当逢年过节,街坊邻居就会络绎不绝地登门求字求联。

书法之道不仅仅是一个“写”字,书法是反映墨者思想与理念的一面镜子,而传播思想才是书法的核心。吴良行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,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,依旧教会了吴良行以“仁爱之心”来面对大千世界;吴父则是通过严苛的家教教会了他待人接物都要“规圆矩方,以礼相待”,在这样的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家风下,儒家精神日益内化为吴良行人格品质的一部分,成为他做人处世的立身之本,挥毫泼墨的精神渊源,以及企业管理的文化源头。

 

 

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先生审阅吴良行书法作品《墨道良行》



刘禹锡《秋风引》

何处秋风至?萧萧送雁群。

朝来入庭树,孤客最先闻。


 

企业即人

有人质疑:中国书法的本质是审美,属于美学领域;现代企业管理的本质是求真,属于科学领域。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的文化,与书法的审美文化风马牛不相及,怎么可能“糅合”到一起呢?

这样的质疑看似有理,但是他们忘了:无论是书法审美,还是企业管理,都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。他们共同的 “中介”,就是这种文化精神背景下的“人”。书法是人的精神的外现,而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精神的塑造与启发。

1985年,年过不惑的吴良行用高利借来的1500元启动资金,租用了一间不足15平米的简陋民房,买了3台旧机床,请了3名工人,创立了当时的温岭县大众齿轮厂,开始了生产摩托配套齿轮的事业。创业初期,一无资金,二无市场前面是浙东汽摩配件行业无序竞争的恶劣环境,后面是继之而起的强劲对手。怎么办?

在那个15平米的小作坊的墙上,吴良行当着几名员工的面,郑重地贴上了他自己书写的企业第一句口号:求新、求变、求发展,爱人、爱家、爱工厂。这“求”“爱”一联,为后来中马的企业精神——人和理智、敬业创新、团队协作、共创同享——奠定了基础。

《周易》曰: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;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

在吴良行看来,一个企业的“自强不息”,就是要不断地创新发展;一个企业的“厚德载物”,就是要将产品赋予道德的意义,绝不将不合格的产品售与他人。

《孟子》云: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。

在吴良行看来,仁而爱人,就是要将对亲人的爱,扩展到企业的员工,让员工在厂里有在家里的感觉。

“只要人的问题解决了,一切其他的问题就不是难题。”吴良行告诉记者,所谓企业管理,说到底不过是如何“管人”而已。

吴良行在文化治企上还有一幅书法,名曰“鸭子精神”。吴良行说,鸭子有团队协作、默默无闻以及“死鸭子嘴硬”这三种精神。如果你能够仔细观察,就会知道鸭子都是一致的团体队列,如果有一只鸭子落在队形外面,它很快就会感到自己越来越落后,由于害怕落单,它便会立即回到鸭群的队伍中。而这,就是团队协作。成群的鸭子在池塘中努力划动脚掌的时候,我们是根本看不见的,我们能够看到的永远只是它们那悠哉游动的样子。鸭子看起来“悠哉”,却一直在水中拨动脚掌,前进着。而这,就是默默无闻。“死鸭子嘴硬”的精神就更好理解了,就是一种永不屈服的忠诚精神。鸭子已经死了,嘴却还是始终紧闭着,这不是“威武不能屈”是什么?



吴良行书法作品《鸭子精神》



在吴良行用书法记录企业发展的数十条条幅中,还有一条是写于1996年的“治厂方略”:

“以法治为基础,以德治为核心。”

吴良行解释说,以法治为基础,就是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,管理者要树立制度的权威性,避免“人治”,确保企业科学稳健地发展;以德治为核心,就是在法治的基础上,突显人性化管理,体现仁德之风。

笼统一点说,“德治”是儒家的传统,它更加适应以宗法为基础的传统社会;“法治”是西方的文化,它是管理现代工业社会的必要基础。而如何管理诞生于中国这块土地的现代企业,一直是中国企业家们孜孜以求的问题。有人完全学习美国日本的现代化管理方式,却发现“水土不服”;有人完全信服所谓的“中国式管理”,最终却“此路不通”。而吴良行却在20年前,自发地调和了这一对矛盾,既以法治为基础,确定企业管理的基调,又以德治为核心,处处体现中国人向往的仁德之风。说到底,是因为他准确地把握了中国的特殊国情——一个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,但依然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。因此,既要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,又要适应现代企业的特性。

 


和而不同

“……在书法上,也许只有在书法上,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。”

林语堂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精神,他在《吾国与吾民》中,对中国的书法艺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。而黑格尔也说过中国是特别的东方,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。可以看出,中国书法,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是中国哲学、东方文化、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。

那么,究竟是书法中的哪些要素,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?而这种精神,又如何能渗入到企业管理中,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?

在吴良行的书法作品中,有一书于2014年5的条幅:

和而不同,同而不和。

这句话出自《论语》,原文是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吴良行认为,和而不同,是客观世界“多样统一”的真实反映。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,事物总是在千差万别中协调发展,所以在对待人与自然、人与人的关系上,要始终把“和谐”作为尺度,“以和为贵”。

而事实上,“和”之一字,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。比如,儒家最重要的书法艺术观——“中和”,就是通过书法艺术结构内部的各种审美要素间的对立和变化,达到“和谐”的境界,以求******限度地展现书法的艺术魅力。

汉字在创立之时,体现了自然万物的和谐与不同,最初的文字便是与自然界的实物相对应谐和的。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精神所遵循的艺术哲学就是“和而不同”,这种精神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在书法艺术的创作、形式以及内蕴等方面中。所以说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的“和”,包括人与人之和,人与社会之和,人与宇宙之和,与之相应的书法艺术的“和”则是艺术家对中国文化“和”精神的领会,并按“和而不同”的艺术原则表现出来的。

在数十年书法艺术的探索中,吴良行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,并将他对于“和”的理解应用到了中马集团企业文化的塑造中。

中马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,再加上工作经验、学历等因素的影响,在工作开展上必定存在各种问题,这就是“不同”;但中马的发展又需要稳定的员工队伍,需要大家的和谐相处,即在“不同”中追求“和”。

吴良行认为,如果公司没有原则,一味地人情化管理,就很容易走向“同而不和”,企业的管理需要追求的是以公司的原则为基准求同存异,通过“和而不同”的人性化管理,实现企业中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和谐局面。

“和”,可以说既是吴良行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,又是吴良行书法作品的关键词。早在1994年,吴良行提出的十六字企业精神中,“人和”就位于企业精神的首位,并将其视为企业精神的基础;1997年3月,吴良行再次提出“构筑和谐中马,共建美好家园”;到2012年12月,他更是奋笔书写了《和声赋》,提出“国之昌盛,和谐为本;百姓昭明,知和识礼;企业兴旺,和衷共济”的观点。

吴良行说,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是中马的企业文化的渊源。我所做的就是要将传统文化与书法的表达方式相结合。从企业精神到思想准则,从指导思想再到方针政策,使企业文化通过书法艺术的表达形式来输出,成为便于员工学习和落实的理念。

31年过去了,在吴良行的带领下,如今的“中马”已成长为中国齿轮产业中拥有汽车传动、园林机器、环保新材料三大业务板块的集团化企业。高端精密汽车传动零部件远销美国,便携式园林机器备受欧美客户赞誉,高效节能轻量化汽车变速器在SUV、MPV等领域创造了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************的佳绩。



修合人生

“修合虽无人见,诚心自有天知。”1996年,吴良行在中马集团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挥毫写下了这句格言,作为其治下企业的行为准则。这句话,来源于北京同仁堂的一副对联,原句为“修合无人见,存心有天知”。后来,“红顶商人”胡雪岩也将其挂在了自己的药铺里,不过内容被修改为“修合虽无人见,诚心自有天知。”

人们在做事情时,动机好坏,负责与否,虽然同事领导不能尽知,但冥冥中上天自会知晓。作为企业文化体系中的道德标准,这两句强调的,其实不过是“自律”二字。

事实上,吴良行正是以“修合”来自律自己的人生的。

在当前的书法界,我们不难看到令人沮丧的现实:求奇求怪,以丑为美,甚至以低级下流的方式,来博取人们的眼球,换取自己的名声……

在这样一个被污浊了的“名利场”中,书法,在吴良行的生命中究竟意味着什么?

对于这一问题,吴良行的回答是:书法对我纯是爱好与体验,我不要成名,不要成家,也不要参加这协会那协会的,但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,我不能放弃它。

吴良行挥毫泼墨的地方,位于温岭市横湖中路总商会大厦的5楼,这里也是中马集团的总部。这个名为“墨舞中马”的书法馆,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,内部空间主要分为“三厅两坊一长廊”。三厅指的是和声厅、合月厅、牡丹厅,两坊为清荷坊、茶韵坊,长廊为墨韵长廊。馆外还有面积为300平米的空中露台,称为伴月台。

这是记者迄今为止所见到过的面积******的私人书法馆。如此豪华大气的书法馆,暗示着它的主人必须具备两样东西:雄厚的经济实力,以及对书法的狂热之爱。

30年艰苦创业,70年挥毫不倦,吴良行不但在这两方面都深有所得,而且将书法的精神理念,融会贯通于企业文化精神的塑造和企业管理之中。于是,“企业家中的书法家”与“书法家中的企业家”这两个名号相得益彰。

吴良行自幼练习书法,成年创业后又以书法总结着提炼着企业的文化精神。书法陪伴他度过了创业的艰难时期,也见证了他个人的成长成熟与企业的转型升级。面对压力之时,书法将他紧绷的思想引入墨海徜徉,使他在商战中变得更加从容。时至今日,吴良行虽然已过古稀,却依然有一颗赤子之心。因为书法将一颗天真烂漫的种子,播到了吴良行的生命基因之中,使他永远拥有了年轻与快乐。

“墨舞中马”。“墨”是书法,是吴良行一生精神文化的代表;“中马”是企业,是吴良行30多年事业功绩的所在。用书法记录企业的峥嵘岁月,用书法诠释企业的文化精神,将书法的文化意蕴贯通于企业管理中,这不仅是在浙商群体之中,即便在整个中国企业家群体中,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。

人生七十载,企业三十年。从小楷到行书再到行草,书法一步步阔大了吴良行的人生境界,深化了吴良行的生命感受。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到今天,商场的喧嚣已在吴良行墨道的氤氲中化成了几声远去的脆鸣。

所有看得见的资源都会枯竭的,唯有文化生生不息。

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。

大道良行。


关于中马
公司简介
企业文化
发展历程
人才招聘
公司快讯
公司新闻
产品中心
汽车变速器
传动齿轮
客户服务
合作伙伴
联系我们
联系方式

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

0576-86051896

24小时在线客服
友情链接: